27111新葡萄娱乐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名录

校友专访——简光洲

发布时间:2021-04-09    浏览量:    分享到:   

离开媒体十年的简光洲伟大的时代永远是由理想主义者缔造的

人物简介

 简光洲197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毕业于27111新葡萄娱乐官网,曾任职上海《东方早报》记者。2008年9月11日,他的报道《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刊出之后,让多名贪腐高官先后下台,2012年离开《东方早报》。


记者应该“无知者无畏”

2002年,简光洲27111新葡萄娱乐官网研究生毕业后,南方某重要媒体和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同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去上海,参与东方早报的创刊。在简光洲的描述中,他进入媒体行业是理想和兴趣二者使然。



2000年前后,类似《南方周末》那样的媒体风靡全国,媒体的力量非常得到社会认可。进入媒体后的简光洲本来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但他还是选择去做调查记者,并且先后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优秀报道。


随着从业时间的积累,简光洲开始意识到记者这份工作的不易。尤其是作为调查记者所承受各方面压力。压力的一方面来自于舆论,他还记得曾经做过一个报道,影响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来骚扰他,要么是通过律师的所谓“正规渠道”,要么是通过“非正规渠道”,对方甚至威胁要以“杀父之仇”来报复他。第二个方面则是一些外界的诱惑接踵而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必须要抵制这些诱惑。


也因为上述的这些原因,简光洲在做报道的时候越发谨慎。他曾说过,做记者越久,发现自己离真相越远。“我觉得,新闻记者其实不能靠勇气或者理想去做事,需要专业和冷静,因为我们接触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现实比戏剧更精彩,真相比小说更复杂,我们采访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事件的核心,所以时间长了以后,写报道会越来越谨慎。”简光洲说。


光洲觉得,新闻记者其实是个风险性很高的职业,很多时候一件事情会带来很多风险因素,考虑到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一些后果的话,就很难去进行一些披露性或者调查性的报道。所以,他觉得做报道做记者,应该有一种放下个人得失和利益的心态,应该秉承自我良心和事实真相这样的原则去做,如果考虑的太多,就很难做出好的报道,这就是“无知者无畏”。


打破某规则 做好了被去职准备

2008年9月11日,简光洲采写的报道《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刊发,该报道一经曝光随即引发了举国关注,但是,对于这篇给了他无数荣誉、无数关注的稿子,简光洲却用“内心有过挣扎和压力”来总结。


光洲回忆决定在报道中实名点出三鹿企业名字时说,“内心确实有过很多的挣扎和压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需要凭借报道专业性和文本本身的平衡,去出这个报道。”


众所周知,这篇报道的影响甚广,多名涉事高官先后下台、众多奶农损失严重,对此,简光洲也曾对外界表达过其内心的感慨,假如说,所有人当时都知道这篇稿子会引发行业地震,从东方早报来说,是否还有勇气刊出这份报道,都还要打个问号,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知道的越少,胆子越大。”


光洲回忆,当时这篇报道是2008年9月11日见报的,他是9月10日晚上10点多把稿件交上去,在回家的半路上,他还在琢磨着稿件里的细节,突然意识到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太严谨的地方,所以半路又折回报社,让编辑添加了一些内容,使得报道更严谨。


即便是已经让自己做到了极致,但简光洲还是做好了报道发出后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他当天晚上就到办公室,将办公用品都收拾好,做好了离职的心理准备。


“我想假如这篇报道第二天见报的话,有可能会被开除公职,因为以往这样的事情也是有过的,我当时已经做好了离开这个行业的心理准备。”简光洲回忆,第二天报道发出来后,他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骂这篇报道和他本人的。“当时我非常紧张,非常煎熬。我不确定这篇报道会带来什么影响,而且当天我还接到了很多电话,其中有要起诉报社的,有威胁我的。”


直到9月11日晚上9点多钟,新华社发了一则卫生部的消息称“高度怀疑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那个时候简光洲才松了一口气。大约4个月后,有关部门传达指令说,简光洲的这篇报道是代表媒体行业将三鹿奶粉的问题揭发出来,是值得表扬的。这时,简光洲终于完全放松下来。


光洲回忆说,这篇报道文章不长,只有两千多字,但每个字都是有来源、有出处的,也从工商、质检、三鹿集团等部门找到多个信源去证实这个事情。尽管知道自己的稿件没有问题,但还是做好了被职的心理准备。


理想如同灰烬,看似熄灭,随时会复燃

2012年8月30日,简光洲离开了任职十年的上海《东方早报》。离开9年后,改投公关一行的简光洲对媒体的关注仍未减退,“我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心中的理想和热情不会消失,理想如同灰烬,看似熄灭,随时却会复燃。”


他在回顾数年调查记者职业生涯时告诉《传媒江湖荟》,该职业相较于其他职业更需要冷静,“很多重要报道,以为可以通过调查掌握了真相,在事后看,在当时的环境下,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对此,简光洲认为,“新闻报道一定要客观中立,记者内心肯定是有一种选择,有自己的观点,但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是心中有热情,调查要扎实,下笔要冷静。”


聊及离开媒体的原因,简光洲坦诚说道,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收入“2003年我进入报社收入和十年后我的收入相差无几,2012年,在我女儿一周岁生日那天,我觉得为了她必须做些改变,于是,我决定离开,”简光洲坦言道,此外,调查记者的舆论环境越发严峻也助长了他离职的决定。


离开12年后再看记者一职,简光洲依然认为,记者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在他的描述中,记者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需要担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但简光洲特别强调了收入的前提,如果不需要仰仗记者工资去养家糊口,可以为职业理想、个人的使命去从事这个职业。


光洲希望有一天,他能写出和美国记者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一样的纪录时代的著作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近100多年的历史是真正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们置身于这个时代的洪流中,见证和推动这个时代与社会的进步,是我们这代人的当仁不让的责任。“理想如同灰烬,看似熄灭,随时会复燃如同尼采所言,那些没有消灭我们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十年后,如果您女儿希望入职一家媒体从事调查记者一职,您会支持吗?《传媒江湖荟》向简光洲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他几乎没有停顿下来思考随即回答道:当然,这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